为了解我院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心理辅导中心于9月17日-19日对2015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于10月期间对普查结果异常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约谈。目前数据整理和个体约谈工作已经结束,结果报告如下:
一、普查对象和普查工具
1、普查对象
本次普查对象是学院全体2015级新生,3933人中共3576人参与了普查,参与率为91%。
2、普查形式及工具
本次普查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完成学生信息修改和量表的填写工作,要求每位同学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所有问卷。
本次普查采用国内外通用心理测查工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作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因素(人格因素),以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者结合综合评定,以期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指标。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是一种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的自陈式人格问卷,85个项目均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计分标准登记分数,从内/外倾性、情绪性、精神质三个维度对人的人格进行评定,从而评价一个人的内/外向性格、自我控制程度、环境适应性等人格因素。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由10个因子组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被测对象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本次普查取200分分值为疑似中重度心理问题的临界线,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总分高于200分的学生均被邀以约谈。
二、测评及约谈结果
因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主要用于记录学生个体人格类型及倾向性,无好坏之分,故在此不做数据分析或约谈标准,只作为学生心理档案一部分予以储存。以下结果均来自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数据和约谈反馈。
1. 总体结果
普查结果表明,我院2015级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被邀以约谈的学生为310人,其中到访265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8.7%;其中有中重度困扰(A类)的学生11人,占到访学生总数的4.2%(见表1)。
表1 测评结果统计表
|
约谈学生
|
中重度症状学生
|
人数
|
265
|
11
|
所占(总体/到访)百分比
|
8.7%
|
4.2%
|
2. 被约谈学生的性别比率分析
被约谈的2015级学生中女生比率略高于男生,但是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被约谈学生的性别比率分析表
性别
|
人数
|
占该性别比率
|
男
|
125
|
6.6%
|
女
|
140
|
6.9%
|
3. 约谈结果汇总
针对筛查情况,心理辅导中心对部分学生逐个进行了约谈,到访人数265人,有针对性的掌握了学生个体心理状况(见表3)。辅导员若有需要或对表中的信息如有疑问,可联系心理辅导中心查询详细测评结果。
表3 约谈汇总表
类别
|
院 系
|
合计
|
信商学院
|
外语外贸学院
|
财金学院
|
建艺学院
|
旅管系
|
法公系
|
A类
|
2
|
1
|
5
|
1
|
1
|
1
|
11
|
B类
|
17
|
0
|
14
|
16
|
2
|
5
|
54
|
C类
|
89
|
18
|
39
|
28
|
13
|
13
|
200
|
总约谈数
|
108
|
19
|
58
|
45
|
16
|
19
|
265
|
备注: A类指有心理方面问题并需要继续跟踪辅导的;
B类指有一定的心理困扰但自身应对及社会支持良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
C类指假性问题、症状暂时不明显的,也包括有问题但不愿告知心理老师的情况。
三、 主要结论及原因分析
1. 我院新生中存在轻微心理困扰的学生比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这个数据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基本保持同一趋势。同时被约谈学生比率较去年而言也有略微上升。
2. 测评总分高于200分并被约谈的学生中女生比率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这符合心理学一般结论,女生更容易比男生表现出抑郁、自卑、孤独等负性情绪,而且女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之男生更弱。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需注意女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其乐观积极的情绪,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3. 从测评结果与约谈反馈来看,本院学生主要问题都集中在“躯体化”和“人际敏感”这两个项目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次普查安排于军训期间,而军训给学生所带来的躯体疲惫和疼痛较之平时相对增高,故“躯体化”指标显示偏高。学生“人际敏感”项目得分偏高与其新生身份有关,刚涉足新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环境难免会对周围人物、事物持谨慎、敏感的态度,属正常现象,在熟悉环境后大部分人可自行调适。
4. 因普查时尚未结束军训开始正式大学学习生活,因此除了人际敏感,学生在抑郁、学业压力等方面还未显示出异常。但就以往咨询经验来看,以上主题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所在,需从入校之初就予以关注和引导。
四、心理辅导中心后期将采取的措施
1. 与辅导员一起发动周边力量对A类学生予以跟踪关注。
2. 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建设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
3. 拓展心理健康宣传途径(例如举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团辅等),加大宣传力度和针对性、有效性。
4、支持、配合各二级学院、系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
学生工作处心理辅导中心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