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系本学期第六次讲座——《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讲座纪实
日期:2017年06月27日 00:00:00

为更好的了解关于隐私权的知识以及如何实际应用,提高同学们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法律与公共事业系党支部书记杨咏婕博士于2016年12月28日晚6时30分请来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现就职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的庭长——彭法官,在我校天河校区进行题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讲座。全场座无虚席,认真听着对于我系大三法律学生们最后一次的讲座。

(彭法官在讲座)

对于彭法官而言,此次讲座的目的在于通过自身的丰富理论知识,结合自身职业生涯中主审的3000多件案件实例,重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作为法律上的利益被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所保护的新兴权利,即隐私权,并以此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在不经意间无意泄露自己甚至是他人的隐私,并在未来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甚至以低廉的价格进行非法买卖,并获得高收入的回报。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86.5%的用户私人信息遭到泄露。

(同学们座无虚席,认真听讲)

在彭法官看来,泄漏的主要原因在于泄密渠道无处不在。例如:在钓鱼网站注册过自己的信息;网页浏览后会留下上网痕迹和缓存文件,这些文件内会含有你上网时的个人信息,并有专门的软件识别和下载这些信息,导致信息泄露;上网设备中病毒,个人填写的个人资料被盗取等等。而根据相关调查,2011年至2015年,短短四年时间,竟然有11.2亿的个人隐私遭到泄露,以至于中国黑色产业链在隐私泄露方面高达上百亿。庞大的数据让个人隐私无处可藏,逐步成为不法分子们威胁大众的工具之一。

针对中国现行法律关于隐私权在立法上的不足,彭法官认为有以下原因:隐私权立法所具有的固有法属性(编者注:固有法:按照本国固有文化和法的历史传统制定的法);公民权利意识淡薄;法学事业发展较晚,立法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个人隐私更容易被泄露。

而在对隐私权未来的展望这一问题上,彭法官的想法是: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同时,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改善隐私权发育的文化土壤。除此之外,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上,应当规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而非囫囵吞枣。


撰稿:2014级学生杨子芊

摄影:2014级学生严丽霏

关闭